準備好一起進入奇妙的生態旅程! 生命科學館--微生物的演化-恐龍-人類的生老病死
↓ 才在入口 小侄子就對入口的恐龍電腦動畫非常有興趣 一直拉著阿Q看好久 還不肯進去…
小姨 : 電視的恐龍展就這麼有趣 裏面還有更多的驚喜哦!!
↓ 大家都進去了 小侄子 還在看@@
↓ 這個看來不知像什麼的微生物放大版模型~
↓ 好大一隻水晶水母!
↓ 爸爸非常有耐心的告訴小侄子生物的起始源滅~~
↓ 很漂亮的透明水晶模型~
↓ 小朋友最喜歡的人氣展覽--恐龍
↓ 在恐龍模型前 玩的很開心 ~
不過我們都在猜等會兒小侄子看到會動的大暴龍的反應 可能會被嚇到哭…
↓ 恐龍展大廳!!
除了骨骼標本外, 還有會動會叫的機械暴龍喔!
↓ 結果…沒有嚇哭 只是一直看一直看@@ 想確認它不會跑下來 哈
↓ 恐龍都是這樣張大嘴的嗎?? 我還要再確認一下 這恐龍是假的 我是安全的!!
↓ 我學到恐龍的精髓了~~
↓ 四周有很多恐龍模型 這個可能是脕龍之類的
↓ 爸爸很仔細的解說骨骼構造~
↓ 外面也有哦 科博館對小朋友來說真是新鮮又刺激!!
↓ 恐龍也是卵生 破蛋而出成小恐龍
↓ 到了二樓 還是對樓下的恐龍模型看的津津有味~~
↓ 天花板上也有 向我飛來了!!
↓ 科博館展示的 主題很多 繞過另一個轉角 是中國科學廳~
真的是一個大人小孩 都適合玩耍的地方
這是宋朝蘇頌等天文學家發明的水運儀象台~ 它是依原比例建造 高逾30英尺!! 直拍還沒能全入鏡!!
也讓我想起東漢時期的 張衡地震儀
↓ 「水運儀象台」共分三層,是北宋科學家蘇頌依據各家的方法所製造。中國科學廰所擺放的水運儀象台就是根據蘇頌所寫的《新儀象法要》一書復原的,也是世界上第一座一比一木造模型,很值得民眾仔細欣賞和認識。
「水運」,顧名思義就是以水為動力,用水去帶動齒輪運轉;「儀」是指最上面一層銅製的「渾儀」,渾儀是觀察星象的儀器;「象」是指第二層的「渾象」,渾象相當於現在的天球儀,也就是立體星座盤,可標示出觀測到的天象。最下面是報時木閣,就是時鐘的功能,除了用看的可以知道時刻,其最有趣之地方是能「聽聲辨時」。
報時木閣第一層有三個門,以聲音報時,每逢奇數鐘點,左門內的小紅人會搖鈴;每逢偶數鐘點,右邊的小紫人會敲鐘;每一刻鐘,中間的小綠人會擊鼓。第二層有24個人偶,每正點會舉牌告知時間,第三層有96個人,每一刻鐘舉牌報時,第四層與第五層是夜間的報時系統,從日落到日出,第四層會敲鑼38次,同時第五層也有38個人偶分別舉牌。
在古代,「水運儀象台」是專供皇帝使用的天文鐘。從這座按原比例復原的木造模型,可以窺見古人對天文觀測和計量技術的卓越成就。
↓ 這是座精密的天文觀測報時儀器,又叫「水運儀象台」,北宋元祐三年,由其當時官拜刑部尚書、精通律曆的父親蘇頌,帶領一批曉算數、有巧思的官員工匠製作完成的。集觀測、演示、報時等功能於一身,是當今世上最進步的天文儀器。
它的主結構共有三層,上層是用來觀測天文的「渾儀」,中層是演示天體運行的「渾象」,下層是報告時辰的「司辰」,全部「貫以一機,激水轉輪,不假人力」。精密的程度,「占候則驗,不差晷刻」。
最上層的渾儀一共有三層十二個環,上面都有刻度,由渾儀上可以直接對應出二十四節氣的位置,極為實用。而由窺管,可以直接讀出所觀測的星球所在,進而定出它的座標。渾儀上面還有一個大齒輪,和整座儀象台的傳動系統連結,所以負責觀測天象的司天監,可以用渾儀來同步追蹤太陽或恆星的移動。
只可惜這水運儀象台造好不過才三十九年,金人攻陷汴京,全被拆了運到燕京。但或許因為金人不懂組裝,據說最後成了廢棄之物。
幸而蘇頌在儀象台建成之後,寫了一部《新儀象法要》,以文字和大量的機械圖,記述各構件的形制、材料、尺寸,以及整體的構聯方式。
得到詔書後,蘇攜趕緊回老家找出父親舊著,只是研究經年不得要領,他聽說大學者朱熹家裡有渾儀,對水力運轉制度也頗有研究,就前去請益,但還是沒辦法復原成功。
原來雖然《新儀象法要》附有全圖、分圖、詳圖六十多幅,但記載最明確的是渾象,其他有關尺寸的部份卻是缺漏甚多。「書裡關鍵之處被刪掉了,恐怕是為了保密的緣故,」朱熹最後這麼斷言。
大陸學者指出,蘇頌的水運儀象台,是一把研究古代天文和天文儀器的鑰匙。中國自張衡以來,天文儀器多裝有自動化機械,可惜沒有留下記錄,只在歷代天文志裡簡單記載;至於星圖,宋以前的也多遺失不存。但水運儀象台卻具體呈現了中國古代在這方面的成就。
↓ 宋朝的水運儀象台,是中國古代最精密的天文儀器,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誤差小於一百秒,追蹤觀測天象的功能,比西方進步好幾百年。然而近一千年來,古今中外沒有人真正重建成功過,包括英國的中國科技史學家李約瑟。
三年前,難題卻被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幾位研究人員解開了…。
↓ 這是中醫 人體穴位圖 病痛配合穴道 按鈕燈就會亮 挺好玩!
真的很佩服古聖先賢的智慧~~
裏面還有非常多的展覽品 但有點趕時間 沒能好好欣賞 下次有機會 一定要好好欣賞
↓ 鴻: 咦? 為什麼地上會有時鐘呢??
↓ 阿Q: 你找找看是那裏跑出來的時鐘光影 ~~
鴻: 找到了 從頭上!!
↓ 答對了!! 原來是投影機 投射的時鐘光影呀 ~
時鐘的發明原由是宋朝英宗的詔令,北宋科學家蘇頌依據各家的方法所製造進行設計
並於西元1090 年建成的「水運儀象台」, 後來才漸漸演變由水鐘 沙漏 布谷鐘…而成時鐘~
↓ 這個斷層掃描機很好玩 按到那裏 就會顯示骨骼構造
↓ 鴻: 阿Q~~抱我起來 我想看一下~
↓ 咦 ? 這是那個部位?
↓ 鴻:哈哈 好好玩呀!!
阿Q:鴻 你一直這樣搖來搖去 我手要斷了啦
↓ 先進的現代醫學科技
↓ 小侄子玩的不亦樂乎~~
↓ 這個也很好玩 只要經過 身體比較熱的部位會有紅黃橙的區別
↓ 把所有小孩拿來比一比!!
經過證實 真的是小孩體溫比較高 媽媽一度還以為小孩花燒了>0<
↓ 人都會經過 生老病死的循環 充實的過每一天 讓自已身體健康 也珍惜身邊的親人~~